【記者 范至延 台北報導】近期,霸凌事件屢屢成為社會焦點,無論是學生遭受的身心傷害,還是成人因霸凌引發的悲劇,都凸顯出霸凌問題已不僅限於校園,更是全社會必須共同面對的挑戰。兒福聯盟(以下簡稱兒盟)於2024年底針對全台1萬6千多名國高中生進行網路問卷調查,結果顯示,雖然校園霸凌發生率較前年下降至10.2%,但心理創傷的影響卻更加顯著。
調查顯示,校園霸凌發生率雖然較2023年下降了近三成,但仍有10.2%的國高中生曾遭遇霸凌。其中,言語霸凌最為常見,占64.9%,其次為關係霸凌,占24.5%。儘管霸凌情況有些許減緩,依然有12.8%的學生認為台灣的校園霸凌問題非常嚴重,且給出了滿分10分的評價。
值得注意的是,霸凌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影響深遠,調查發現,受害學生平均會遭受二至三種負面影響。超過半數(53.1%)感到被孤立,48.6%感到自尊心受損,44.8%則感到無助。令人憂心的是,有30.1%的學生因此出現睡眠問題,比2023年19.5%的比例大幅增加。此外,約四分之一的受害學生(22.5%)曾有自殘或自殺的意圖,凸顯霸凌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深刻影響。
調查進一步指出,童年創傷經驗是校園霸凌的重要風險因子。約4.9%的學生經歷過多項創傷,例如父母離異、遭受身心虐待或性侵等。這些學生無論是加害還是受害的比例,均顯著高於未曾經歷創傷的同學。數據顯示,童年創傷經驗較多的學生中,16.5%曾霸凌他人,28.3%曾被霸凌,而創傷經驗較少的學生,這兩項比例分別為4.1%與7.5%。
然而,調查也顯示,創傷知情環境對減少霸凌發生率及減輕其心理影響具有顯著作用。創傷知情環境指的是學校為受創學生提供友善、安全且支持的空間,而創傷知情資源則包括輔導、培訓等幫助學生復原的工具。數據顯示,在創傷知情環境分數較高的學校中,學生被霸凌的比例僅為6.6%,遠低於環境分數較低的24.3%。此外,創傷知情資源豐富的學校被霸凌比例為9.6%,也顯著低於資源匱乏學校的25.4%。
儘管霸凌發生率有所下降,但仍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處於霸凌的困境中,且其心理創傷持續影響其生活。兒盟呼籲,全社會應進一步加強對校園霸凌問題的關注,並推動創傷知情環境的建立,為學生提供更友善、安全的學習與成長空間,幫助受害者恢復身心健康,減少霸凌對下一代的負面影響。
![weinxin](https://www.24hlife.net/wp-content/Image/Line.png)
點評